海外开展实务手册—2020年

贰 融入新环境

第二篇 当地文化习俗对开展及召会生活的影响

读经:

腓四5~6 当叫众人知道你们的谦让宜人。主是近的。应当一无挂虑,只要凡事借着祷告、祈求,带着感谢,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。

11~13 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,因为我已经学会了,无论在什么景况,都可以知足。我知道怎样处卑贱,也知道怎样处富余;或饱足、或饥饿、或富余、或缺乏,在各事上,并在一切事上,我都学得秘诀。我在那加我能力者的里面,凡事都能作。

罗十四3  吃的人不可轻视不吃的人,不吃的人也不可审判吃的人,因为神已经接纳他了。

十五7   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,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,使荣耀归与神。

职事信息摘录:

壹 我们必须有地方一面的扩增和宇宙一面的开展

我们今天乃是生活在地上最富裕的国家,凡事都很齐备。并且我们也在世界人口的中心;我们要往北、往南、往东或往西,都极为容易且方便。我们必须将主的见证开展到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城市,也要开展到墨西哥、中南美洲和欧洲。我们必须仰望主,使我们有这样地方一面的扩增和宇宙一面的开展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六八年第一册,召会实际的彰显,第二十一章)

我们中国现在每年中都有数百人到外国去留学;尤其多是到美国去。譬喻说,这里有一个儿子,他父亲要把他送到美国去;他要如何装扮呢?他要否留心中国人的长衫马褂,何种是最时尚?他要否研究中国人的进退揖让,如何方合乎礼?以及中国人许许多多和其他的事物?他断不如此。他现在快要到美国去了。他现今的心理不是要多认识中国,乃是要学习彼邦的风俗时尚。他要学习如何运用刀叉于饮食时,如何握手脱帽。他也要详知美国人的嗜好、恨恶、以及个人的习尚。他要查询美国人的心情、性质。他说英语时,就要加之以美国人的腔调,他行路时,就学习美国人的步武。他的衣服帽履,都要一一求美国人的时尚。总之,快往美国者,都有一种天然心理,要一举一动毕肖美国人。(倪柝声文集第一辑第十七册,讲经记录(卷一),你知道自己得救么)

贰 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

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。譬如,美国人、英国人、法国人、中国人和曰本人,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。即使在一个国家里,不同年代的人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。不仅如此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。这就是人们无法是一的原因。不同的国家之间没有一,甚至在许多家庭中也没有一。所有的人都被他们的生活方式,就是他们的规条分开了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一年第二册,极大的奥秘─基督与召会,第六章)

一 生活的方式会形成种种的规条,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极大的隔阂

生活的方式会形成种种的规条,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极大的隔阂。不要说犹太人因着生活的方式,无法与外邦人来往,就是在我的家乡山东,不同州县的人也因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不能相合。从前山东的东部有三个州府:登州府、莱州府、青州府。登州府的人,是绝不和青州府的人结婚。而且登州府的人绝不吃煎饼,因为青州府的人吃煎饼。登州府的人要吃大大的馒头,绝不吃一小片的煎饼。当时的人,连这么一点吃的方式都不能打通。

那时,中国南北两方的男女通婚也是相当困难。北方人说,不能娶南蛮子。南方人说,不能嫁北垮子。北方人嫌南方人没有文化。北方人穿鞋一定要穿袜,而南方人穿鞋不穿袜,被北方人视为没有文明。若是一个北方青年要娶南方女子,会被父母斥为忤逆不孝。所以,不要说中国人和外国人通婚不易,就是北方人和南方人通婚也是难若登天。由此可知,生活方式在人群中所造成的隔阂是何等大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三册,一个新人的时代,第七篇)

二 我们不该坚持或反对某种聚会的方式

基督徒也被规条分开。各个不同的公会和宗派,不同意别人聚会和敬拜的方式。这些不同的敬拜方式就是规条。有些人喜欢安静的礼拜,另有些人喜欢喧闹的聚会。即使一些合乎圣经的作法,我们若予以坚持,也会成为规条。在一九二七年,五旬节运动开始在华北扩展。在一九三二年,我与倪柝声弟兄去参加他们的一些聚会,我看见有些人在地上打滚,另有些人跳跃、喊叫并大笑。这令我震惊,因为我在基督教的公会里长大,从未见过这样的事。到了一个时候,这一切活动停下来,倪弟兄受邀释放信息。当倪弟兄和我离开聚会时,我对他说,“我无法接受这种聚会。”他回答说,新约里并没有规条告诉我们该如何聚会。这回答使我以为倪弟兄赞成那种聚会,但至终我发现,他并不赞成;然而,他不批评。基督除去了一切的规条;我们不该坚持或反对某种聚会的方式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一年第二册,极大的奥秘─基督与召会,第六章)

三 我们必须谨慎,不要把我们生活或敬拜的方式弄成规条

规条是生活和敬拜的形式或作法。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。我们必须谨慎,不要把我们生活或敬拜的方式弄成规条。同时,我们也不该把别人所作的当作规条。我们若都这样实行,就不会有难处。(以弗所书生命读经,第二十三篇)

四 我们要有召会生活并实化新人,就需要弃绝我们一切的规条

我们大部分人下意识里有某种观念,构成了规条。我来自北方,那里的人总是穿着鞋子。一九三四年我受邀到南方一个大的团体去说话。我到聚会里,看见许多人光着脚。我看着那些光着的脚,就很难释放信息。后来我知道那里的人不穿鞋,因为那地区很热。我们都习惯于自己的生活方式,这些方式在我们里面构成下意识的规条。我们要有召会生活并实化新人,就需要弃绝我们一切的规条。这不容易,但靠着主的恩典,这是可以成就的。所有不同的人若放弃一切的规条,就能成为一。我们不能有任何的规条,因为主对召会生活的恢复,乃是恢复召会作新人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一年第二册,极大的奥秘─基督与召会,第六章)

从我来到美国的第一天起,主就给我看见,我必须放弃中国人的头脑。我要一个只顾到主的恢复,而非顾到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心思。我们需要主的怜悯和恩典,使祂更新我们的心思。主要作一些事,使这一个新人完全得以出现。在一切不同文化和种族里,主要作这样奇妙的事。这世代的趋势指向主为着一个新人的工作。但这事要发生,我们受我们本国建立的心思必须有彻底、适当并足彀的更新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三册,一个新人,第五章)

叁 我们要过满了谦让宜人却一无挂虑的生活

我们若要一无挂虑,就必须领会并操练我们……所交通的六个点。第一,我们要领悟,挂虑如何是人类生活的总和,谦让宜人也照样是基督徒生活的总和。第二,我们必须看见,谦让宜人的源头乃是神,而挂虑的源头是撒但。

第三件事就是要领悟,谦让宜人和挂虑是不能并存的,因为谦让宜人实际上是一个人位─基督自己。惟有基督从我们里面活出来时,我们才有谦让宜人。保罗在腓立比一、二、三章中一再说到基督,指明这件事。他强调显大基督,以基督为我们的榜样,以及竭力追求基督作我们的标竿。但是到了四章,他用了谦让宜人一辞,嘱咐我们要叫众人知道我们的谦让宜人,实际上,这里的谦让宜人,就是前几章所启示的基督。因此,叫人知道我们的谦让宜人,就是活基督。

我们已经看见,神可能会派定某些苦难给我们。苦难虽然是神的派定,却不是从神来的,乃是从撒但来的。约伯和保罗的经历都是例证。神派定给我们的灾祸,实际上是从撒但临到我们的;撒但是使者,把这些事带给我们。神派定给保罗一根刺,祂容许撒但把这根刺带给他。撒但带给我们一些困难或苦难之后,立刻来挑起挂虑。挂虑不是神派定的,也不是从神来的。相反的,挂虑总是由撒但引起的,为要拦阻神的定旨。我们若完全领悟这事,就会看见我们需要基督作我们的谦让宜人。我们若有这样的谦让宜人,就不会有挂虑。但我们若有挂虑,就不会有谦让宜人。

我们需要领会并操练的第四件事,就是我们需要实际的与主是一,才能过一种满了谦让宜人却一无挂虑的生活。就经历而言,与主是一就是在祂里面。

第五,我们需要祷告。这就是说,我们需要有一段时间与主交通并敬拜祂。祷告的意思不是仅仅向主求讨什么。祷告包含了与主交谈,在交通中和祂来往,并且敬拜祂。当我们这样花时间与主同在时,就当带着感谢,将我们的祈求告诉神。

第六,我们祷告、与主交通、敬拜祂、并且将我们的祈求告诉祂之后,我们就会知道主的旨意是什么。例如,我们生病了,就会知道主的心意是要医治我们,还是允许这病留着。我们一旦知道神的旨意,就该接受,经历祂够用的恩典,信靠祂,并且感谢祂。这样,我们就能有满了谦让宜人却一无挂虑的生活。(腓立比书生命读经,第六十二篇)

一 在各事上,并在一切事上

我们先前曾指出,在【腓利比书四章】十二节保罗用了一个令人不解的辞句:“在各事上,并在一切事上”。在“各事”和“一切事”之间有什么不同?我们一次只经历一件事,我们无法一次经历一切事。所以,照着我们在时间里的经历,乃是各事。但一段时期的经历过去了以后,各事就成为一切事。

我们必须记得,腓立比书是照着经历写的。在时间里我们经历一件事又一件事。这事实由“各事”一辞所指明。但在一段漫长时期的经历以后,各事就成为一切事。“在各事上”这辞是指在特别的时候,我们经历主的某件事。“一切事”这辞是指一段时期中范围广大的经历。保罗能说,在特别的场合里,并在一切的场合里,在特定的时间里,并在他一生所有的过程里,他都学得秘诀。保罗时刻经历基督。一面,他在特别的时间,在特别的事上经历基督。另一面,他在一切的时间,在一切的事上经历基督。

得着这样关于经历基督的话,是何等的祝福!我盼望青年人尤其要领悟他们是何等蒙福,并且要祷告:“主,即使我还年轻,我就渴望以腓立比书里所陈明的路来寻求你,追求你,并经历你。就着对基督正常的经历和享受这一面来说,我要作今日的保罗。我不寻求作伟大的使徒、传福音者、或基督的工人。但我的确渴望作正常的基督徒,天天在各事上,甚至一生之久在一切事上,经历你并享受你。”愿我们都渴望享受基督到这样的地步。(腓立比书生命读经,第二十九篇)

二 学得秘诀

在十一节保罗说,“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,因为我已经学会了,无论在什么景况,都可以知足。”按文法,“知足”这辞该联于“我已经学会了”。保罗已经学会了,在一切景况里,都可以知足。他能说,“无论我在什么景况,我已经学会了知足。”

在十二节保罗继续说,“我知道怎样处卑贱,也知道怎样处富余;或饱足、或饥饿、或富余、或缺乏,在各事上,并在一切事上,我都学得秘诀。”我都学得秘诀,直译,我都已经被引进。这是个隐喻,说到人被引进秘密社团,受其基本原则的教导。保罗不但学得秘诀;他已经被引进,并学得某些基本原则。

在希腊人中间有好些秘密社团。任何人要成为这样一个社团的成员,都必须学习该社团的基本原则。必须有人教导他这些原则,借此将他引进该社团。保罗用这隐喻说到召会,召会是相当奥秘的,有某些基本原则。保罗悔改信主后,就某种意义说,是被引进召会生活。这就是说,他学得如何享受基督,如何以基督为生命,如何活基督、显大基督、赢得基督,以及如何过召会生活的秘诀。这些都是召会生活的基本原则。

虽然召会─基督的身体─有几分奥秘,但召会确实不是秘密社团。反之,召会是立在山上光明的城。不但如此,召会对凡愿意来的人都是敞开的。但因为召会有奥秘的方面,就需要属灵的引进,以学习召会生活的原则。

召会生活的基本原则与世界的基本原则全然不同。我们也许知道一切世界的基本原则,却不知道任何召会生活的事。因此,我们得救并进入召会─基督的身体─时就需要借着学习某些基本原则而被引进。身体生活的秘诀是以基督为我们的生命、活基督、追求基督、赢得基督、显大基督、并彰显基督。这些是召会─基督的身体─的基本原则。保罗这已经被引进基督身体的人,已经学得秘诀。

今天许多基督徒没有这样被引进召会生活。虽然他们已经归向基督,受了浸,也加入了一个公会,但他们没有被引进基督的身体。他们没有学会如何以基督为生命,如何活基督,如何以基督为他们的榜样,并如何将一切宗教、文化、和哲学的事物看作粪土,为要赢得基督。他们和保罗不同,他们没有学得经历基督的秘诀。保罗已经被引进正确的基督徒生活,和正确的召会生活。(腓立比书生命读经,第二十九篇)

三 在那加我们能力者的里面,凡事都能作

在腓立比四章十三节,保罗说到基督是“那加我能力”的一位。这样得加力,就是得以在里面有动力。基督住在我们里面(西一27),祂加我们能力,使我们有动力,不是从外面,乃是从里面。借着这样里面的加力,保罗在基督里面凡事都能作。

在腓立比四章十三节,我们找着保罗在十二节所说的秘诀。这里保罗说,他在基督里,在那加他能力者里面。在三章保罗见证他追求基督,为要赢得基督,并给人看出他是在基督里面。如今在四章十三节保罗说,他在基督里面。在基督这加他能力者里面,保罗凡事都能作。他能说,“基督是我知足的秘诀。只要我有祂,只要我在祂里面,就凡事都能作。”

我们要珍赏保罗的话,就需要将四章十三节的“在……里面”这辞联于三章九节同样的辞。在三章九节保罗渴望给人看出他是在祂里面;在四章十三节保罗宣告,他既在祂里面,就在那加祂能力者的里面,凡事都能作。这乃是秘诀。

你看见了秘诀吗?你有这秘诀吗?我们的景况也许改变。在某些景况里我们也许处富余,在别的景况里我们也许处卑贱。但无论我们处富余或处卑贱,对主的享受都是相同的。保罗甚至可能在处卑贱的时候,比处富余的时候更享受基督;也许他贫穷的时候,比他富裕的时候更享受基督。然而,这是我的领会。保罗也许会说,“不,我处卑贱的时候,和我处富余的时候,同样的享受基督。无论富裕或贫穷,无论高或低,对我都没有两样。对基督的享受是相同的。”即使享受可能相同,味道仍有可能不同。无论在享受或在味道上是否不同,保罗的确学得了秘诀。(腓立比书生命读经,第二十九篇)

肆 我们作工,要去适应环境,不要叫环境适应我们

过去,我一直盼望同工们能往西方去,到加拿大、美国、巴西等地。然而等我到了国外,当地的弟兄倒问我:“这位同工来作工,他的脾气怎么办?”所以,你们都要出去走一走,走的地方多,见识就会广。在海外的弟兄,也许没有你们那么老练和老经验;但是他们在外面,中国召会的情形他们知道,也接触到不少外国人,所以眼光开阔些。许多难处就是因为同工不能适应环境,这一不能适应环境,就不容易有什么用处。

同工们的观念若不转,用处是极其有限的。不仅在国外,就是在国内,你的用处也会受到限制。你一直要别人敬畏你,而你从来不敬畏别人,这种作法不是去就别人,而是表明你要作工,就要当家作婆婆,不作婆婆就不当家。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难处,在中国大陆时也是这样,不然我们的工作早开展到多处了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一年第一册,召会中的牧养与青年人的成全,第十篇)

一 适应环境,使我们能顾到本地人

除了在接纳的事上之外,在别的事上,我们也要学习适应当前的环境。如果我们不能适应环境,就会受亏损。譬如,我们在加拿大,操练讲英语,是为要适应环境,使我们能顾到本地的加拿大人。若是有加拿大人来到我们中间,我们还是唱中国诗,讲中国话,不理睬他们,这就不是适应环境,而把工作作死了。在加拿大我们就得操练用英语谈话、唱诗;我们这样适应环境,就会得着益处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六七年第二册,召会的立场与召会蒙福的律,第三章)

二 谈话、交通,可以采用他们的方法,而不要坚持保有东方的色彩

此外,我们若是和加拿大人谈话、交通,可以采用他们的方法,而不要坚持保有东方的色彩。他们在这里如何交通,我们也和他们一样的交通。好比我们在中国用餐,是使用中式餐具.,但是到了西方,就可以换作西式餐具。不只在召会中如此,甚至我们出去作事情,也得适应环境。能适应环境,事情就容易作;不仅找事容易,作事情也有利。若坚持东方的样子,会寸步难行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适应环境;至终就会达到我们所要的结果。

以洛杉矶召会为例,表面上没有接纳这个名称,却有接纳的事实,并且那个接纳的结果相当清楚。比方,洛杉矶召会有一种所谓的“交通事奉卡”。每位弟兄姊妹都必须填写,包括家庭成员、年龄、地址、电话号码、职业、得救年月日、以及事奉项目等。然而,这个填写却不会给人有“办手续”的不好感觉。到末了,还能完成接纳的手续,但是却不伤人;这是对的。我们不是放任的什么都不必经过介绍,而是用交通的方式,灵活的适应当下的环境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六七年第二册,召会的立场与召会蒙福的律,第三章)

三 不能要求有相同的生活方式

主的恢复是在全地扩展。在许多不同的国家里─诸如日本、韩国和印度尼西亚─恢复不断在增长;在这些地方,有许多和我们不同的生活方式。当然,主的恢复不能要求日本人、韩国人和印度尼西亚人有相同的生活方式。我们的生活方式极其影响我们的聚会方式。例如,在韩国,要他们一大早,甚至在五点半来晨更,是很容易的。然而这个实行若强加于美国人身上,就非常困难了。(以弗所书生命读经,第二十三篇)

四 入境随俗

从餐具上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。美国人和欧洲人用刀叉,中国人用筷子,而印度尼西亚人用手指。谁能说那一样最好?由于这是非常敏感的事,我们需要顾到别人的感觉。你若访问印度尼西亚或台湾,你该入境随俗。照样,从印度尼西亚和台湾到西方访问的人,也该如此。我们若要消除规条,就必须这样实行。

由于交通和通讯的进步,世界上的人越来越融合。这是在神主宰的权柄之下,使祂能得着新人,就是包含所有不同民族的正当召会生活。所以,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,我们都必须学习不在别人身上强加任何要求,也不要有任何规条。(以弗所书生命读经,第二十三篇)

五 学习当地的语言,不要坚持说自己的家乡话

人与人之间的不同,开始于巴别。在神的经纶里,在召会生活中,我们必须胜过巴别。我们的语言能成为规条。当我们在另一个国家长久居留,甚至住在那里时,若是可能,我们应当学习当地的语言,不要坚持说自己的家乡话。(以弗所书生命读经,第二十三篇)

六 在生活习惯方面,要学习不固执己见

作主工作的人,还有一点要注意,就是在生活习惯方面,要学习不固执己见。神的仆人绝不可自己定规一个主观的标准,非坚持自己的看法、自己的习惯不行。如果我们要好好的事奉主,就得在合乎圣经教训和不绊倒人的原则之下,“向什么样的人,我就作什么样的人。”保罗在林前九章说,“我虽从众人得了自由,却自愿奴役于众人,为要多得人。向犹太人,我就作犹太人,为要得犹太人;向律法之下的人,我就作律法之下的人(虽然我自己不在律法之下),为要得律法之下的人;向律法之外的人,我就作律法之外的人(对神,我不是在律法之外,反而对基督,我是在律法之内),为要得律法之外的人。向软弱的人,我就成为软弱的,为要得软弱的人。向众人,我成了众人所是的;无论如何,总要救些人。”(19~22)保罗为着福音的缘故,能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,这也是事奉主的人应有的性格。

可惜有的弟兄姊妹是很固执的,他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是牢不可破的,是一点也不能改变的。有的人非天天用热水洗脸不可,有的人非天天刮胡子不可,如果他们到了一个环境不能照着他们的方式生活,他们就受不了。这些虽然是很小的事,却成了作主工作的拦阻。有这样情形的人,不能作神的仆人。作主工作的人应该是不偏于一边的;应该有热水洗脸也行,没有热水洗脸也行;天天刮胡子也行,几天不刮胡子也行;天天换衬衫也行,多日不可能换衬衫也行;睡软床也行,睡硬板也行……在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里,应该都是那样自然的才可以。(倪柝声文集第三辑第六册,主工人的性格,第十章)

七 学习有弹性,为着召会生活放下一切的不同

我们不该持守任何规条,也不该创造新的规条。靠着主的恩典,我们必须学习有弹性,为着召会生活放下一切的不同。不论我们去那里,我们都必须学习和别人一样。这样,我们就要享受召会生活作新人、神的国民、神的家、和神的居所。(以弗所书生命读经,第二十三篇)

彼此研讨:

一      当地文化习俗对开展及召会生活的影响

1     在接触人时,需要注意不同的民族特性和习俗,产生不同的交往方式。

a    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,都要学会尊重、称赞对方。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。

b     美国人对版权的观念强烈;中国人版权意识薄弱。

c     以尼泊尔为例,他们以茶待客,茶是非常甜的,如果不喝,他们会不高兴;若是在他们家中吃饭,吃完他们会很热心地帮你添饭,若拒绝,他们也会觉得不高兴。

d     在孟加拉国,预备爱筵前,要问清楚邀请对象的宗教背景。印度教徒,不吃牛肉;穆斯林不吃猪肉;严谨的佛教徒,不吃牛肉。

e     在孟加拉国,男女界限分明,公交车上有女士专座。不要问年龄,尤其是女性。

f      在孟加拉国,传福音时,对于印度教徒,需要着重强调神只有一位;对于穆斯林,需要着重强调耶稣是弥赛亚;对于公会背景的信徒,需要着重强调召会的立场。

g     在土耳其,熟人之间常是以拥抱、贴脸的方式打招呼,以示友好。平时会花大量时间喝茶(红茶)聊天。

h     在巴基斯坦,喝冰水是他们待客的方式。若是不喝,他们会不高兴。

i      在老挝,是以双手合十,并点头来打招呼。

j      目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,治安情况堪忧,出行常会遇到抢劫或是偷窃。需要加强注意人身安全。

k     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,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。

2     在人受浸时,拒绝方式不同,影响也大有不同。有些人可以推动促进;有些人就不太适合用这种方式。

a     柬埔寨人不太会拒绝人,在开展上适合“闪电战”,例如可以推动受浸,但受浸后就不容易再联系到,不容易成为长存的果子。适合学员去开展,在带人得救方面容易增强信心。

b     以尼泊尔为例,带当地人呼求主名、受浸,较为容易,但进一步牧养较为困难。

c     大多数的中国人,在受浸时可以推动促成;美国人若表示不愿意,就不适合推动,否则适得其反。

d     斯里兰卡,尤其南部僧伽罗人,大多喜欢喝茶,聊天二十分钟后才能切入正题,所以“闪电战”是不理想的。

e     在缅甸,不适合勉强他们做一些事。

3     在牧养人时,特别要照着牧养对象的特质,多“就”人,注重保持良好的关系。

a     以柬埔寨为例,人大多做事慢,没有目标,不喜欢被勉强,易改变想法,这就需要一点点的“磨”,“缓冲”式沟通,交谈中不宜带有极强的目的性。

b     在释放信息或是分享时,对于有印度教背景的新人,不要举例谈论关于“牛”的话题。

c     土耳其人不喜欢读书,不适合读太多信息。

d   巴基斯坦人时间观念很不好;而且常常给人承诺,却做不到。印度人在这方面极为相似。

4     在成全人时,可适当反人固有的观念和习性。

5     研究真理传播的渠道(人喜欢以什么方式接收信息)

a     以柬埔寨为例,人不喜欢读书,这需要从其语言中找原因,可能是因柬语易听和说,不易读和写,人就较喜欢听广播,喜欢看视频。

b     尼泊尔有些基督徒聚集区,虽然交通落后,但使用网络和手机却比较普及。

c     在孟加拉,由于环境限制,女性不方便外出,甚至不能去买菜,家中使用网络接触和牧养人就显得很重要了。

6     关于个人隐私,也会相当影响彼此的召会生活。

a     西方人邀请别人吃饭活参加社会活动都会事先通知,给别人足够的时间作安排。

b     探望亲朋好友也要事先通知,否则,在西方人看来,就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。

c     西方人的界限意识非常强烈,不经允许决不进入别人的领地,如在西方国家,即使是父母也无权擅自进入子女的房间,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或不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行为,房间内的私人物品未经主人同意也不应该动用。在西方如果擅自闯入民宅,后果是非常严重的。

d    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语多是:“你吃了吗?,“你去哪儿了?”。西方人对这样的问候会非常反感,因为他们会认为也许有人在监视他们,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。所以西方人喜欢用与个人无关又不会引起麻烦的话语打招呼,喜欢谈论天气等不涉及个人私事的话题。

e     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。在西方人眼里,这是不礼貌的,认为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。

7     关于对钱财的态度和处理方式。

a     以斯里兰卡为例,服务业都要收小费的习惯。

b     以柬埔寨为例,有些地方找人办事,所付款项的余额,他们私自留下并认为这是合理的。

二      因各地环境差异,在召会生活实行上需要留意的点

国内:

1     聚会在家中,人数最多十几位。

2     聚会、唱诗、操练灵,需控制音量(特别是成全班):

a     聚会关门关窗。

b     要有人到外面实地查看。

3     彼此联系(电话/通讯软件),避免敏感词(特定的人、聚会地点、训练、福音、祷告、聚会、牧养等等),使用代号。

4     不用纸质书,使用电子档。

5     服事者不进校园传福音。

6     不传马路福音,尽量传熟人福音。

巴基斯坦(穆斯林国家)

1     不能公开向穆斯林传福音;改变穆斯林的信仰是违法的。

2     与不够熟悉的人不谈论穆斯林宗教以及他们的先知;法律有“亵渎先知罪”。

3     姊妹们在聚会中祷告、说话,需要蒙头;在主恢复中的当地圣徒们对此事较严谨。

4     姊妹们不要单独出门,出门注意着装(和当地人一样,戴头巾,穿长袖长裤,外套到臀部以下)。

5     不吃圣经上记载不洁净的食物,如猪肉;不仅是穆斯林,当地的基督徒也很注意这方面的饮食。

尼泊尔(印度教占优势的国家):

1     当地法律规定,不许公开传扬福音,遭举报后会被遣返回国。

2     聚会地方公开,但需控制音量;如果造成扰民,邻居会报警。

3     当地很多基督教团体背后多有外国公会的经济支持;有很多人接触福音的目的是为获得经济利益;所以需要了解热心与我们接触的人的动机意图。

4     本地人很会为将来打算;他们选择是否留在一个团体的重要考量包括:是否有自己的会所;是否有为着圣徒们的墓地。

5     需要应对其他团体对我们一些实行的疑问:

a     不说本地基督徒常说的“JMC”(来源于印度教)。

b     经常说“阿们”。

c     没有牧师。

d     圣徒们都申言。

e     一周一擘饼(他们的实行是一个月一次擘饼)。

f      不过圣诞节。

孟加拉(穆斯林国家):

1     不能公开向穆斯林传福音,不许穆斯林转变信仰。

2     当地人生活习惯是晚睡晚起;所以,晨兴时间不能早,而且需要控制音量。

3     外国女性,晚上不能出门。

斯里兰卡(佛教国家):

1     叩门传福音时,若遇到严紧的佛教徒禁止传福音,就需要在附近区域在暂停福音行动,不然他们会报警。

2     不对佛像作出不合宜的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