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篇 预算、统计与提醒

弗一5        按着祂意愿所喜悦的,预定了我们,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,归于祂自己。

民一2        你们要按以色列人全会众的家族、宗族,照人名的数目,逐一计算所有男丁的总数。

彼后一12  所以,你们虽已知道这些事,且在现有的真理上得了坚固,我还要常常提醒你们。

神一切的作为、工作,都是根据祂的预算

已往我们可能未曾听过,召会的扩增还需要有预算。然而,全本圣经给我们看见,神一切的作为、工作,包括祂的创造、救赎,祂在新造中的建立,以及最终建造成功的新耶路撒冷,都是根据祂的预算。虽然我们在圣经里读不出“预算”二字,但“预”字却用了许多次。比如以弗所一章说,神预先有一个旨意,同时根据祂的旨意,祂就预先拣选、预定了我们(4~5)。我们都知道,今天你我蒙恩,并不是一个偶然、碰巧的事。可能你本来生长在中国大陆,有一天随着家人来到台湾。不久,在马路上遇见人向你传福音,你不理睬;不料,隔壁邻舍也是信耶稣的,晚上又来找你听福音,最后你就得救了。或许在你看,你的得救好像很巧合;但在神看却不是这样。以弗所一章说,我们都是祂所预先拣选的,更是祂所预先预定的。

这里的“预”字说明这乃是一种的预算;“算”就是打算、估量。所以,预算就是预先打算。所有作生意的,最讲究的就是预算,总要算算有多少钱存在银行,有多少钱在手边,还有多少人力、物力等;然后,才能决定要作多少生意。这样的预算大家都懂,并且相当普通;但少有人把预算应用在属灵、召会、生命长大的事上。

召会要扩增与开展,必须有预算

全体召会的预算

召会要扩增与开展,必须有预算。首先,全体召会的预算,乃是照众信徒属灵生命的情况而定,也按着所在地社会的光景,并众信徒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而定。今后各处召会,在每年开始之前,就得作出一个预算,定出在新的一年里,到底召会的扩增率该是多少;或者百分之十、百分之二十,或者百分之五十、百分之百。已过二十多年,我们就是在这事上吃了亏,等于从事一个没有统计的事业,作一个没有预算的生意。我们可以说是浑浑噩噩的埋头苦干了二十几年,最后连自己作到什么地步也不清楚,结果众人的时间都被浪费掉,主的事也被误掉了许多。所以从现在起,各地召会,在每一年开始,都得作出一个预算。

分会所的预算

关于分会所的预算,有几方面要注意。第一,必须接受全召会所订的增加率。比方,召会定规有百分之百的增加率,就不可有人浇冷水说作不到,而主张改为百分之五十。无论你感觉如何,都要学习接受召会所订的预算,不要打折扣。第二,必须执行并完成全召会的预算。不仅要接受,并且要认真执行,最后还得尽所能的完成。第三,必须按月监察并推动众信徒的预算。一个好的公司,每个月都要参考会计数字,检讨公司到底有没有构上年度预算。一旦发现构不上,就立刻要更改营运方式,以期能构上预算。同样的,我们不能得过且过,等到年底最后一天才来看会计数字,那就太晚了。我们必须每个月都好好的注意,以监察并推动众信徒的预算。

每位信徒的预算

最直接、最基层的,乃是每位信徒的预算。请接受我们的题议,照着下列简单的办法,回去好好规画时间表,订出个人的预算。

首先,照亲人、朋友、邻舍、及其他所认识之人的数字而定。比方你认识一百多人,却只预算要带一个人得救,那就不合式。另一面,你只认识两个人,却定规一年要带四个人得救,那也太为难。你们的预算,总要根据你们所认识之人的数字。若是你认识一百人,就可以预算这一年最少带四个人得救。

其次,要将预算带得救的人列成名单,为他们祷告,寻求主的引导,先在那些人身上作工;并且不断的按名为这些人祷告。列名单的帮助很大,特别是在祷告上。为人祷告也不可笼统,总要一个个题名祷告,之后再寻求主的引导,要先在那些人身上工作。主会给你们实际的引导;然后你们要注意,不要同时在太多人身上作工,只要先注意十个、八个,在他们身上作工,再不断的按名专一为他们祷告。这是具体一点的原则。

第三,按时用电话、信札、邀请的方式,和你所题名的这些人接触,并要继续不断的送他们圣经、属灵书刊、福音单张等。不要这个月大发热心,后面几个月却一点也不作;也不要天天作,作得疲累不堪。总要按时间,细水长流的作;或者每周一次,或者隔周一次。

第四,要把每日、每周、每月的时间,照各人家庭和职业的需要来分配;总要划出适当的时间,专特为着接触人传福音。

第五,要按着上述分配的时间,每周、每月忠心的实行,希望每季都有收成。这就是订出个人时间表;然后按日、按周、按月忠心实行,不要太过或不及。照我们的观察,最好每周能划出一段时间,最少一小时,为着接触人传福音。

要长期的作,自然会看见果效

这些事你们要长期的作,不要想一蹴可几。头一个月不一定看得到果效,但你们若月月持续作下去,慢慢的自然会看见果效。如果众人都这么作,我们就有把握说,每人一年最少能带一个人得救。除非有人不愿意作,只要愿意作,一年最少都能带一个人得救。

这些都是具体的建议,请我们众人务必认真照著作。不要轻看这件事,也不要看得太难。有的人可能觉得不太容易,因为已过三十年召会传福音,传来传去,许多圣徒还是没有带人得救。过去的就让它过去,不要再去理会;倒要从这一年起,照这个办法认真实行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预算,也就是作出时间表;除了日常生活和召会生活,一定要划出时间,专专为着传福音,并且认真实行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一册,主恢复中划时代的带领(四)—召会的扩增与开展,第四篇)

需要看重统计

召会统计与实际光景的核对

现在,我们要交通关于台北召会的统计,以核对我们的光景。

一九四八年台北召会开始聚会时,不过才二、三十人。不久张晤晨弟兄等人经过上海,和我接触,然后来到这里,于是人数逐渐增多。第二年四、五月间,我也来到这里,那时召会是在上海路,一栋日式榻榻米的房子里聚会。

之后,我花了一点时间从台北搭火车南下,沿途访问散居各处的圣徒。这一走,我就发觉这些圣徒虽散居台湾各地,却还能给主一条出路。回来后,我们就决定于一九四九年八月一日,正式开工。

那时我们中间的弟兄姊妹,在全台湾最多只有四百位。台北一地正正式式聚会的人,充其量不过七、八十位;即使到八月一日,我们正式开工,基本的数字也不到一百位。以这些人为基数,经过六年,到了一九五五年,就繁增到三千位;这是超过百分之百的平均年增率。即使以全岛四百人为基数,也有百分之四十的平均年增率。

不仅如此,三千人只是保守的数字。已过三十五年,台北召会存查的受浸圣徒情况表,已有五万七千多分。在一九五六年,就有一万三千八百分。换句话说,在一九五六年时,台北召会的人数已有一万三千多位。然而由于我们的家风,就是人数虽多,到会的却少;尤其台北召会不到会的比率全世界闻名,好一点约有三分之一,差一点只有四分之一,所以实际到会人数约有三千。

即便如此,这仍是保守的统计。按我们的了解,一九五六年时,台北召会的人数应有一万五、六千。因为一九五八年时,受浸圣徒情况表有二万二千多;按当时的光景,一年受浸约三千位左右,所以一九五六年的圣徒人数,应有一万六千。还记得有一次,连续两天总共受浸了七百多位。这样的繁殖率相当高,不过实际到会的很少。那时常有特会,由于会所太小,每次仅仅到会一千五、六百位,连外院两旁都坐得满满的。所以约略估计,台北召会在一九五六年,稳定过召会生活的约有三千人。无论如何,开头五、六年,召会的繁增率实在非常高。

然后,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八四年,有三千人为基数;这是很稳妥、很保守的一个数字。不必要求百分之四、五十的年增率,只要有百分之二十,就难能可贵了。实在说,若是今天我们有一百人,一年聚会下来只增加二十人,相信我们众人都不会满意。已过二十多年,我们没有达到这个水准,实在是我们的亏欠。

注意作统计,我们就蒙拯救,赎回许多光阴

因此我很懊悔,为什么十多年前我回来时,没有注意统计?若是那时就注意作统计,我们可能早就蒙拯救,赎回许多光阴。已过的主日,台北召会实际到会人数是三千一百;这个主日约有三千五百,增加了四、五百位。这是因为我们已过一、二个月实行小排,带进一些新人,也恢复一些久不聚会的。

按另一面的统计来算,实际在台北过召会生活的圣徒,不只三千五百位,可能有五千五百位之多。换句话说,已过二十多年,台北召会正常过召会生活的人数,从三千位繁增为五千五百位,平均年增率不到百分之二点二。这实在不够交代。

虽然已过二十多年,我们失去了好些圣徒,如搬家失联、出国、过世的,但同时也带了不少人受浸,最少有一万,最多可能是四万。按我们的观察,失联的人不会太多,出国的不会超过五千,过世的恐怕也不多,因为台湾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。所以,真正不到会的百分比实在太高。因此,我们不能找理由安慰自己,倒该找出问题的真正所在。

将注意力放在统计上,好有所改正

我在主面前衡量,一九四九年我是如何在台湾,和众弟兄一同开始台湾的工作,这次我也要同样的注意这个工作。因此,一回到台湾,我便开始注意统计的事。我们都知道,在今天这个社会上,要作任何一件事,都不能不注意统计;况且我们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,更必须根据历史找出,究竟我们的问题出在那里。

以台北召会的光景来说,无论人数或聚会,可说是首屈一指,为此我们敬拜主。然而,我们还得研究,从一九四九到一九五六年,我们的人数已繁增到三千位,平均年增率是百分之百,为什么从那一年起,这二十多年来的平均年增加率,却只有百分之二强?这无非证明我们注意力不够,不够看重统计;因此,我们必须尽快起来,将注意力放在统计上,好有所改正。

从存查的情况表证明,这二十多年来有四万多人受浸,而聚会的人数仅仅增加了二千五百位,这说出大多数人都不聚会。这是谁的责任?我们没有意思要指责谁,只是说我们已经研究到了重点。实在说,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;特别是我们这些在工作上带头的人,更要负其总责,因为我们的政策不对,我们忽略了统计。

疏忽了统计,以致没有及早制定对策

今天无论作生意、开工厂,或是政府机构、学校等,每年都会有会计数字出来;然后,再根据会计作统计,这样才能进步。然而已过十多年,我们忽略了统计,甚至还沾沾自喜,觉得台北市这么大的召会,人数繁多,是地上城市少有的。一旦用统计来看,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,因为二十多年来,我们没有妥善的运用家当,以致人数并没有增加多少。

我们福音传得不错,否则不会有四万人受浸,平均每年有一千五百人;但以统计来看,我们生产的多,“死的”却也不少。就世界说,台湾的人平均寿命七十多岁;以属灵来看,我们约只有七岁。所以,若是统计属灵的寿命,恐怕我们中间的寿命是最短的。究其原因,不外乎我们疏忽了统计,以致没有及早制定对策。这就是我们的负担,要找出一个确定的政策,以改善我们目前的光景。

忽略这个统计的,主要有三班人。第一是我自己;因为我虽远居海外,但身上还担负着这个责任,仍与弟兄们常有交通,也经常回来,所以难辞其咎。第二,是在这里负责的同工们;第三,是长老们。因着我们忽略了统计,又没有订出正当地政策,以致看到有几千人,就洋洋得意,天天浑浑噩噩过日子;这一过就是二十八年。等到回头一看,才发现我们所得的,不过百分之二点二的年增率。实在说,我们没有作到该作的事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一册,主恢复中划时代的带领(四)—召会的扩增与开展,第二篇)

统计学用在任何事上,都是极大的帮助

统计学用在任何事上,都是极大的帮助。人无论作什么,都不能仅有会计,而没有统计。会计是为着统计,统计是为着设立政策。我们的营业该如何往前,都要根据统计。有了统计,才能知道前面的方针如何制订。倘若我们作一种生意,作了二十年,却连十分之一的利润都没有,这个生意就得改行,或者关门,或者作某些人事的异动等。这种方针的制订,都得根据统计和会计来定规。故此,去年十月间,我们在台北就是作这件事。我们把统计和豫算摆出来,就看见台湾的工作需要改制,不能再那样作下去,因为不仅没有赚钱,连资产都减少了,所以各地的工作,无法有什么往前。

我们实在不能再闭门造车;也不能再夜郎自大,一直觉得自己真好,真不错,又有真理,又有生命。若是我们认真看看统计,就会知道一切的真相,主并没有得着什么。情形若是一直如此,即便再等二百年,主的恢复仍然无法往前开展。盼望特别是年轻的一代,能接受这话,在主面前按规矩,忠心的向前。毕竟主恢复中的众召会,能否扩增,问题不在主那一面,而是在于我们。

盼望年长的圣徒,虽然有几十年的经历,但还是都要醒悟过来,看见情形不对了,需要有所调整。也盼望所有年轻人看见统计数字,作为你们的提醒,也作你们往前的方向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五册,为神说话,第七篇)

繁增定律的研讨—统计与预算

我们清楚算过,若是我们每年有百分之二十的扩增率,每四年人数一定加一倍。这是以经营企业的眼光所作的预算。如果资本雄厚,几乎不必办事业,只要像主耶稣所说的,将资产放给兑换银钱的人,就可以连本带利收回(参太二五27)。这就证明百分之二十的扩增率,要求并不高。

今天世界上的大小机构,几乎都有会计部门作统计、预算。一切的企业经营,不能不作预算。即使是一个家庭,作预算也是重要的工作,好能量入为出,否则难以为继。所谓预算的范围,不仅包括财物收支,并且涵括了时间和事情的进度等。今天台湾的一切都很进步,进出口贸易十分发达;而我们在台湾的工作,却还照着三十五年前的作法,并且所有的优点几乎都失去了。特别是分排聚会的带领,那是一个最好的作法,如今却废而不用,难怪无法托住人。

我们许多人都在其中经过,盼望都能诚实面对。目前我们首先当作的,就是要作统计和预算。先要核对统计数字,然后有正确的预算,就是每年百分之二十的扩增率,四年后就会有一倍的增长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一册,主恢复中划时代的带领(六)—人人尽功用使召会得扩增,第二篇)

有统计,有预算,为着召会的扩增与开展

盼望从现在起,我们能好好作统计,才能清楚真实的光景,看见真正的需要是在那里。作统计是为着有预算;这不是许愿,而是预算。要作事不可以什么预算都没有。今天不只政府机构、大公司需要预算,即使是一个家庭,甚至一个单身汉也都得有预算。比方你是个大学生,关于什么时候应该毕业,什么时候该带职业,每个月的进项有多少,该有多少开支预算等,你都不能糊里糊涂的,都必须有个盘算。总不能进项不够,却买了电视、冰箱、汽车等;要知道,没有预算,很容易就透支。

愿主怜悯我们。照着每个人的预算集其大成,人数就能够增加一倍甚至两倍。这样,主的召会必然能扩增、开展、兴旺。(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一册,主恢复中划时代的带领(四)—召会的扩增与开展,第二篇)

要常常提醒圣徒

彼后一章十二节说,“所以,你们虽已知道这些事,且在现有的真理上得了坚固,我还要常常提醒你们。”彼得所说的“这些事”,意思是神圣的能力,关于生命和敬虔的事,神的性情,以及神圣的丰富在我们经历中的发展这样的事。圣徒虽已知道这些事,且在现有的真理(他们所已经持有的真理)上得了坚固,彼得还要常常提醒圣徒。

彼得所说“现有的真理”,意思就是信徒所已经接受,并现在持有的真理。在本章第一段(3~11),彼得用那为着正当基督徒生活之神圣生命的供备,预防背道的事。在第二段(12~21),他用神圣真理的启示,作第二种抗毒剂,以预防背道中与今天摩登派的学说相似的异端。对背道的事,彼得所用的抗毒剂,乃是生命的供备和真理的启示。

在十三至十四节彼得说,“我认为趁我还在这帐幕的时候,以提醒激发你们,是正当的,知道我脱去这帐幕的时候快到了,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。”“帐幕”这辞指暂时的身体(林后五1)。脱去帐幕,即脱去身体,脱下身体(4),离开身体,肉身死亡。彼得和保罗一样(提后四6),知道他要殉道离世,并且他现在已经预备好了。他记得主吩咐他要喂养主的羊时,对他说到他死的事(约二一15~19)。(彼得后书生命读经,第八篇)

将这些事提醒弟兄们

保罗说,“你将这些事提醒弟兄们,便是基督耶稣的好执事,在信仰的话,并你向来所紧紧跟随善美教训的话上,得了喂养。”保罗所说“这些事”,意思是他在这封书信里到目前为止所说过的一切。管家怎样在一餐饭中将不同的食物摆在客人面前,基督的好执事照样该将“这些事”提醒信徒们。不仅如此,保罗用“得了喂养”来指明,他的观念是供应生命给别人。这里保罗不是说“得了教导”,乃是说在信仰的话上“得了喂养”,这是很有意义的。我们若要供应基督给别人,我们自己必须先得喂养。我们得了基督的喂养,就会有基督作食物,作生命的供应,供应别人。“得了喂养”给我们依据说,基督的好执事不仅仅教导别人基督的事,乃是将基督供应到他们里面作食物。别人应当能够见证,我们以基督喂养了他们。

在主的恢复里,你若有心要照顾人,就不该只是给人教训。当你与人交通到基督的时候,可能给他们一些知识。但你教导他们的时候,需要运用你的灵供应属灵的食物,使他们得喂养。你若这样行,就是基督的好执事。

保罗和提摩太的榜样

我们看见,保罗和提摩太是绝佳的榜样。我们已经指出,保罗告诉提摩太,要“将这些事提醒弟兄们”,这些事是指保罗在这封书信中所写的事。然而,在提摩太将这些事提醒弟兄们之前,他自己必须在这些事上得喂养。他必须先消化、吸收、并让这些事浸透到他里面。然后他才能将这些事提醒弟兄们。今天我们应当跟从提摩太的榜样,在主借着职事所交通的事上得着喂养,并将这些事提醒弟兄们。我们若都这样作,召会生活将是何等美妙!然而,我们若偏离职事,而想要产生一些不同的东西,就会给不同的教训留地步。提摩太无意要教导一些与保罗所教导不同的事。反之,他要将他从保罗所领受的事,提醒弟兄们。

保罗说“将这些事提醒弟兄们”,是非常有意义的。我们需要对这事实有深刻的印象:这也是圣经,神的话的一部分。我没有嘱咐任何人将我的话提醒圣徒们。嘱咐众召会作什么,不是我的实行。数百处召会的代表能见证,我没有嘱咐他们行事。我甚至不知道我所在的安那翰召会里发生的事。我非常喜乐,长老们对许多事采取行动,而没有让我知道。这有力的证明我不是教皇。极为相反的,我乃是主微小的仆人,是有负担为着圣徒们出产食品的农夫。我绝不嘱咐众召会作什么,我只盼望他们能从主所给我们的属灵丰富,得着喂养。不要将李常受的教训提醒弟兄们,乃要将主从祂的话所给我们看见的丰富、食品陈明给他们。(提摩太前书生命读经,第八篇)

提醒你将这恩赐如火挑旺起来

在六节保罗接着说,“为这缘故,我提醒你,将那借我按手,在你里面神的恩赐,再如火挑旺起来。”保罗这样写,是要在提摩太为着主,而可能因保罗的被囚,和众召会堕落的光景,以致衰弱的职事上,鼓励并加强他。这里保罗似乎对提摩太说,“提摩太阿,我嘱咐你将那在你里面神的恩赐,再如火挑旺起来。在你里面有个东西在焚烧。然而,单单焚烧并不够─你需要将这恩赐如火挑旺起来。在你里面有个东西,就是神的恩赐。你既有无伪的信心,我提醒你将这恩赐如火挑旺起来。”(提摩太后书生命读经,第一篇)

彼此讨论:

1 如何及时收集准确的数据?

2 如何整理数据并制作统计表?

3 如何分析数据以了解实际的光景?

4 如何根据当前的光景确定往前的方向?

5 如何制定详细的计划书?

6 为执行计划,如何确定各项目的提醒人?

7 如何与提醒人保持交通,确保计划的落实?